15名繡娘為之忙碌200天4月28日收針正在申報基尼斯世界紀錄
在成都見過
蜀繡的人太多了,可10米長、5.5米寬的巨幅蜀繡恐怕你還沒見過吧?昨日下午,為了在“營銷最佳旅游城市我為成都發名片”活動中宣傳推廣自己,文殊坊亮出了這幅巨大蜀繡。“蜀繡上的內容是清光緒年間的成都城區地圖,文殊坊的鼎盛時期正是清朝。”負責文殊坊景區的天晟公司相關負責人說。
200天繡出 熟悉文殊坊的市民肯定在五岳宮成都會館前面見過那間玻璃房子,從去年10月1日開街起,那間玻璃房子里就穿梭著古裝旗袍的繡娘們忙碌的身影。從早到晚,15名繡娘輪流在一幅巨大的布幅上刺繡,一針一線忙了200多天,今年4月28日晚上終于收針。
“我們不會出售它,將捐給成都會館。”領銜刺繡的孟德芝說,“我們目前正在申報基尼斯世界紀錄,55平方米肯定是全國最大的,都可以鋪滿一套小戶型房屋了。而且參與人數也是最多,從前期設計到后期裝裱共30多人。另外,題材也很新穎,以前蜀繡從來沒有繡過地圖。”
“這幅蜀繡的藍本是清朝光緒年間的《四川省城街道圖》。”土生土長的成都人孟德芝說,上面的很多街名在父輩那里聽說過,通過這次刺繡才對成都老皇城的分布有了更具體的了解。
“我要投文殊坊一票”
“這真的是一針一線繡出來的?”昨日,當一幅完整的蜀繡首次展示在游客面前時,在場的所有人為之驚嘆。
“這可是老成都的縮影啊。”72歲的陳寶富老人是個老成都,他說自己每天都會來文殊坊散步,平時只是在玻璃房外面看,不覺得它有多大,現在展開看才發現,老成都街道都在上面。
“我要投它一票。”看到這幅記載了老成都回憶的蜀繡,63歲的太婆張清華說自己不會上網,將委托孩子給文殊坊投票。
46歲的孟德芝是這幅蜀繡的“領針人”,她來自蜀繡世家,其他10多名繡娘大多是她手把手教出來的。從去年10月起針,到今年4月28日收針,孟德芝幾乎每天都要花幾個小時在玻璃房中忙碌。今年天氣反常,3月、4月有好幾天非常炎熱,穿著旗袍坐在吸熱的玻璃房中工作,很多繡娘熱得“香汗淋漓”。為了及時完成這幅作品,孟德芝不僅領針,還充當精神領袖,不斷鼓勵大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