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都市新聞出版局開展蜀繡產業版權調研工作
發布日(ri)期:2016-09-14 10:00:12 訪問次數(shu):1653

為進一步加強全(quan)市青少年版(ban)(ban)權意(yi)識的培(pei)育,從小(xiao)培(pei)養版(ban)(ban)權保護與民族(zu)興(xing)旺、社會文(wen)明進步息息相(xiang)關的良(liang)好意(yi)識,在今年創建全(quan)國版(ban)(ban)權示范城(cheng)市工作(zuo)中(zhong),建立健全(quan)版(ban)(ban)權保護與服(fu)務機制,有效(xiao)促(cu)進地方特(te)色產(chan)業發展,是今年我市創建全(quan)國版(ban)(ban)權示范城(cheng)市的重要內容(rong)之一。6月3日,成都(dou)市新聞出版(ban)(ban)局與郫縣新聞出版(ban)(ban)(版(ban)(ban)權)局結(jie)合第二屆中(zhong)國成都(dou)國際非物質(zhi)文(wen)化遺產(chan)節,深入蜀繡之鄉——郫(pi)縣安靖(jing)開(kai)展(zhan)產(chan)業版(ban)(ban)權調(diao)研工作,以(yi)進一步了解我市地方特色產(chan)業版(ban)(ban)權創造(zao)、運用、保護和管理現狀,有針對性(xing)的完善版(ban)(ban)權機制,促進產業健康有序發展。
又稱“川繡(xiu)”,是我國重(zhong)要的(de)文化遺產和著(zhu)名的(de)傳統工藝,與(yu)蘇繡(xiu)、湘繡(xiu)、粵繡(xiu)一道被譽為(wei)中國“四(si)大名繡(xiu)”。發源(yuan)于郫縣安靖鎮(zhen),其作(zuo)品(pin)深(shen)受社會各界的(de)(de)歡迎和喜(xi)愛,像“芙(fu)蓉鯉魚”等(deng)知名蜀繡(xiu)(xiu)作(zuo)品(pin)更(geng)是被評為(wei)國家級珍品(pin)作(zuo)為(wei)國寶(bao)收(shou)藏。然(ran)而,在蜀繡(xiu)(xiu)的(de)(de)發展中,也存在不少問題,尤其是在蜀繡(xiu)(xiu)作(zuo)品(pin)的(de)(de)創(chuang)造、運用、保(bao)護和管理方面(mian),一直沒(mei)有引起企業重視,版權意識相(xiang)對薄弱(ruo),缺乏相(xiang)應的(de)(de)版權保(bao)護機制,一定程度(du)上阻礙(ai)了(le)的發展。在此次調研中,成都(dou)市新(xin)聞出版局參觀(guan)了(le)郫縣安靖“繡·天下”國際刺繡藝術節蜀(shu)繡展廳,進一步(bu)了(le)解了(le)產品類別及發展現狀等情況,并針對蜀繡產品設計、制作的特殊性,與企業代表就加強蜀繡作品版權保護,建立健全蜀繡行業及企業內部版權機制等進行了探討,解答了蜀繡企業在版權登記、保護、運用以及管理等方面的有關疑點難題。
成都市新聞出版局副局長宋輝在調研中指出,蜀繡是我市地方特色產業,是成都的一塊文化品牌,充分利用版權保護機制和經濟屬性推進蜀繡產業發展,對傳承和弘揚優秀民族文化、深入推進城鄉統籌建設、探索多元化文化產業發展途徑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。下一步,我們將在廣泛調研的基礎上,一是推動蜀繡行業建立健全版權管理機制,引導蜀繡行業企業重視蜀繡作品的版權保護,規范作品使用;二是發揮版權在促進地方經濟發展中的積極作用,引導和鼓勵蜀繡企業運用版權激勵機制,開發蜀繡衍生產品,拓寬市場渠道,進一步促進蜀繡產業發展;三是考察借鑒江蘇南通印花布以及福建德化陶瓷產業發展模式,結合本地實際,加速蜀繡產業集聚,努力把郫縣安靖蜀繡之鄉打造成國家版權產業基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