蜀繡
發布日(ri)期(qi):2016-09-14 10:06:08 訪問次數:2462

蜀,是古時對川西平原的稱呼;繡,是指刺繡,成都刺繡是我國優秀的民族傳統工藝之一;成都蜀繡就是以四川成都為中心的刺繡品的總稱,因此蜀繡又名“川繡”。蜀繡與蘇繡、湘繡、粵繡一起被稱為中國四大名繡,具有悠久的歷史和獨特高超的四川刺繡技法,是工藝美術中一顆璀璨的明珠,是巴蜀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。2006年5月20日,該遺產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。一、成都蜀繡的淵源成都蜀繡起源于秦漢時期的川西平原。川西平原在古時稱為“蜀”,所以川西的手工刺繡被稱為“蜀繡”。蜀繡的興起與蠶絲織品的出現密切相關。根據三星堆出土的文物考證,蜀繡距今已經有三千多年的歷史。最早記載蜀繡的文字,出于西漢文學家揚雄《繡補》一詩,詩中表達了作者對蜀繡技藝的高度贊譽。晉代常璩(q┰凇痘艄?蜀志》中,則明確提出蜀繡和蜀中其他的物產,包括壁玉、金、銀、珠、碧、銅、鐵、鉛、錫、錦等,皆可視為“蜀中之寶”,充分說明蜀繡作為地方工藝品的珍稀獨特。漢末三國時,蜀錦蜀繡就已經馳名天下,作為珍稀而昂貴的絲織品,蜀國經常用它交換北方的戰馬或其他物資,從而成為主要的財政來源和經濟支柱。唐代末期,南詔進攻成都,掠奪的對象除了金銀、蜀錦、蜀繡,還大量劫掠蜀錦蜀繡工匠,視之為奇珍異物。到了宋代,蜀繡之名已遍及神州,文獻稱蜀繡技法“窮工極巧”。成都地區因為自然地理條件優越,盛產絲帛,因此蜀錦蜀繡的制作生產“冠于天下”。刺繡,古稱針繡,是用繡針引彩線,按設計的花紋在紡織品上刺繡運針,以繡跡構成花紋圖案的一種工藝。古代稱“黹(zhǐ)”、“針黹”,是中國古老的手工技藝之一。二、四川蜀繡的發展漢末三國時,蜀繡就已經馳名天下,作為珍稀而昂貴的絲織品,蜀國經常用它交換北方的戰馬或其他物資,從而成為主要的財政來源和經濟支柱。清朝中葉以后,逐漸形成行業,尤其以成都九龍巷和科甲巷一帶的蜀繡為著名。 1831年(清道光年間),隨著蜀繡行會的成立,成都的蜀繡工藝迎來了一個全新的發展時期,店鋪、作坊多達數十家,從業繡工也有1000余人。這一時期,刺繡產品開始由專業的設計師進行設計,產品逐漸劃分為穿貨、戲衣、燈彩三個行業。伴隨著民間蜀繡的生生不息,蜀繡工藝呈現出欣欣向榮的局面。清代末期,政府提倡振興實業,又在成都開辦了勸工局,勸工局下設刺繡科,專門管理蜀繡的生產和銷售。蜀繡中不少精品被指定為皇室貢品,而且優秀的藝人還被授予“五品同知銜”的稱謂,極大地鼓勵了蜀繡的生產和制作。清末至民國初年,蜀繡在國際上已享有很高聲譽,在1915年國際巴拿馬賽中榮獲金獎。建國后,在50年代末蜀繡有過一段發展的高峰。當今繡品中,既有巨幅條屏,也有袖珍小件;既有高精欣賞名品,也有普通日用消費品。比如北京人民大會堂四川廳的巨幅“芙蓉鯉魚”座屏和蜀繡名品“蜀宮樂女演樂圖”掛屏,雙面異色的“水草鯉魚”座屏,“大小熊貓”座屏,就是現代蜀繡中的代表作。中國蜀繡作為中國西南民族民間服飾及裝飾工藝,曾經真實記錄了古代巴蜀地區的人文歷史,并對社會生活產生過重要影響。經過長期發展,蜀繡也形成了具有巴蜀地方文化內涵的鮮明特色。1982年的中國工藝美術品第二屆百花獎評選以及1985年的巴黎博覽會,蜀繡都贏得了極高的榮譽。我們期待著,在新的歷史時期,蜀繡――這一傳統文化中的巴蜀奇葩,能綻放出新的光彩,絢爛于世界的藝術之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