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前位置:蜀繡資訊 > 公司新聞

蜀錦與蜀繡的關聯

發布日期:2016-09-14 10:22:59 訪問次數:2008

蜀錦與蜀繡的關聯
      美(mei)妙的事物通常會相(xiang)伴而生,蜀(shu)錦和蜀(shu)繡就(jiu)是(shi)明證。早(zao)在(zai)西漢時期,這(zhe)一對(dui)藝術(shu)奇葩就(jiu)誕生在(zai)巴蜀大地。在(zai)初期,的首選載體就是錦,后才逐漸選用其他軟緞。
  
完全以純手工技法確保畫面的逼真和精美,至少有百種以上的精巧針法繡技,如五彩繽紛的衣錦紋滿繡、繡畫合一的線條繡、精巧細膩的雙面繡,暈針、紗針,點針、覆蓋針等都是十分獨特而精湛的秘技。藝法特點有線法平順光亮、針腳整齊、施針嚴謹、摻色柔和、車擰自如、勁氣生動、虛實得體等。
  漢賦家楊雄在其傳世作品《蜀都賦》中云:“若揮錦布繡,望芒兮無幅”,另外還作有《繡補》詩。隨著蜀地絲織業的發達,蜀繡有了雄厚的基礎,所以到西漢末期,《后漢書》中記載蜀地已是“女工之業,覆衣天下’,名聲在外。作為珍稀而昂貴的絲織品,在漢末三國時期,蜀國經常用它交換北方的戰馬或其他物資,從而成為主要的財政來源和經濟支柱。到宋時,有文獻對蜀繡技法作出“窮工極巧”的評價,承認蜀繡“冠于天下”。這也是成都成為南絲綢之路起點的根本原因。
  
蜀(shu)繡是產自成都平原民間的華貴藝術珍品,卻保持著獨一無二的文化特征。其中不但有萬金難求的欣賞名品,如人民大會堂四川廳的巨幅“芙蓉鯉魚”座屏和蜀繡名品“蜀宮樂女演樂圖”掛屏、雙面異色的“水草鯉魚”座屏、“大小熊貓”座屏。而且更多的是尋常百姓普通日用品,如手帕、鞋帽、裙邊、枕套、被面、帳簾等等。
  國家非常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,2006年5月20日,
經國務院批準列(lie)入第一(yi)批國家級(ji)非物(wu)質文(wen)化遺(yi)產(chan)名(ming)錄。2007年6月5日(ri),經國家文(wen)化部確定,四川省成都市的郝淑萍(ping)為該文(wen)化遺(yi)產(chan)項目代表性傳(chuan)承(cheng)人,并被(bei)列(lie)入第一(yi)批國家級(ji)非物(wu)質文(wen)化遺(yi)產(chan)項目226名(ming)代表性傳(chuan)承(cheng)人名(ming)單(dan)。
二維碼
QQ
電話
13980803583
郵件
jinmaxiu@163.com
地址
浣花香大廈7樓
頂部